现今坐落在犹大山区若翰诞生地的两座圣堂:圣若翰堂和圣母探访表姐依撒伯尔的往见堂已经成为著名的朝圣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身临其内,你会感觉到经上那一幕幕的情景仿佛呈现在眼前。
到2006年底,香港有教友约25万,堂区50余个,大小圣堂近百,神父300多人,一位枢机,一位主教,修女500多人。香港天主教会办有幼稚园40余所,中小学260余所,大专院校2所。
教我画图画的郁沛然老师接受本堂牛神父的委托,为杨浦区和平之后圣堂的全部窗户配上彩色塑片窗花,因为郁老师是有20多年做窗花经验的专家。由于郁老师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他将此任务交给了我。
此后,孟高维诺得以在北京建立圣堂,传播福音,并获得良好的成果。元朝覆亡,明朝建立后,不知为何,天主教在中国竟然销声匿迹,似乎未曾存在过一样。
天主不仅在我们生命的外面,在我们祈祷的圣堂,在万有中陪伴我们,更在我们的生命之内,和我们一起生活。和天主一起生活,是我们人的“原始记忆”(创2-3),也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渴望。
当我们基督徒个人和团体处在这种“张力”中时,就会有一个诱惑:在圣堂里朝拜天主,却在生活中拒绝聆听主耶稣的教导,忽视圣神的引导。
从今天开始,学习认出圣堂里的哪一位兄弟姊妹是“化了妆的主耶稣基督”。从今天开始,学习认出身边的人就是天父的儿女。从今天开始,使自己的衣着、言行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更像主耶稣的兄弟姐妹。
主耶稣将“爱的诫命”留给了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我们今天也要问问自己:我今天想给和我一起来圣堂的人留下什么?我今天想给和我接触的人留下什么?
这也是我们圣堂里的教友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神父们不是不想传福音,而是在培育过程中,只学习了牧灵,没有学习传福音,所以,在堂区和实际生活中,不会传福音!
在我敬绘的所有圣像作品中,大多是圣堂或教会团体特定的,在敬绘过程中很自然多少会受到一些要求和限制的影响,唯有自己只为自己的祈祷而敬绘的圣像时,才能真正地、完全地交托自己,所以这类圣像作品也常常令我自己都感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