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以色列君主时期的其他先知,米该亚提醒人,上主拯救他们出离埃及的奴隶身份,并且透过盟约召唤他们,生活在尊严、平等与正义之上的社会。
1983年圣诞节前两天,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到监狱探望杀他的凶手阿贾,并宽恕了他。我儿子死了,不能原谅就像癌症1993年2月,对于玛丽而言,无疑是生不如死的生命节点。
回到北京后,阿坚将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做《望爱乡》——当然,望爱是村而不是乡,这一讹传给二十年后两位去望爱的旅客添了不少麻烦。
195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库尔德·阿尔德在二烯合成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即所谓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他始终虔诚地相信上主,并且终身未婚。
历任教宗遇袭事件: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禄二世在圣伯多禄广场发表演讲时,被土耳其男子阿贾开枪击中,若望保禄二世身中两枪,送院急救。阿贾当场被捕,两年后在监狱中与若望保禄二世见面,获后者宽恕。
▪“圣多玛斯·阿奎纳(St.ThomasAquina)用一个词给教育的目的下了定义:“沉思”。要达到人类头脑的最高用途,去默观或沉思天主奇妙的造化工程。
当天的弥撒读经一选自《创世纪》,讲述天主向亚巴郎承诺他将成为万民之父,但亚巴郎和他的后裔必须遵守与上主的盟约。教宗用这段经文来解释法利塞人面对耶稣讯息时的封闭态度:他们错在「把诫命和天主的心意分开」。
先知厄里亚、耶肋米亚、约伯等这样的伟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不畏危险,遭受了艰辛与气馁的打击。然而,还有另一种停滞不前的方式,即虚假的寻求天主。
神父还特别就祈祷的谦卑与大家分享厄里亚的祈祷,他说:厄里亚祈祷时是跪伏在地,把脸埋在两膝之间,把自己缩小到不能再缩小,这既是一种虔诚,亦是一种谦卑。
教宗提及人类在上个世纪经历三个闻所未闻的大悲剧:一是亚美尼亚人民遭受打击的20世纪的首次灭族屠杀,主教、司铎、会士、男人、女人,甚至没有防卫能力的儿童和病人遭残杀,连敍利亚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亚述、加色丁和希腊礼的教徒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