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亲历了中国的改朝换代,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就曾写下了记载明亡清兴的历史著作《鞑靼战纪》,被认为是研究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手册中还强调伊斯兰是有害的、抨击多元文化和宗教、基督教传教士极力将西方社会价值观体制引入印度。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一千五百多名代表参加了二O一四年世界印度教大会。
主教给予神父们由衷的肯定和赞赏,并为每位神父赠送了新年礼物——奥地利学者雷立柏所著的《西方学者眼中的中西文化》,鼓励他们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努力、并特别注重加强学习,更新思想与观念
维也纳大学教授玛丽安娜·施洛瑟(MarianneSchlosser)和本笃十六世一样,坚信神学的重要性,因为它对于传播信仰、使学术界和信徒团体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事实求是的说,教会本地化、中国化是教会自身神学与实践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术界寻求中国宗教研究文化自觉意识的基础。
1993年10月赴意大利深造学习,1997年6月毕业,并获得罗马宗座传信大学神学硕士学位。1999年2月又获传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天主教大学宗教社会学硕士学位。
网志共分四部分内容:从圣言内容开始,每日圣言分享和主日讲道分别讲授平日和主日的道理;灵修与励志则是李主教亲自撰写或一些在网络上有意义的文章和短片分享;神学与哲学首先会连载由西班牙纳瓦拉大学(UniversityofNavarra
库达教授1965年12月26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天主教神学家和作家,阿根廷宗座天主教大学(UCA)和美国圣多玛斯大学(STU)教授。
曾在澳门服务的冯修士出生于香港,18岁到台湾就读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长庚医院工作,专科脑神经,32岁赴英美进修,经辨别后确认要答复天主的召叫,43岁加入耶稣会中华省,45岁在菲律宾发愿,47岁进圣博敏神学院攻读神学
历史上曾有一派主张科学与信仰相互对应,在阅读圣经文本时,极力找出科学与神学断言符合一致之处。到了十九世纪末叶,另一派彻底划分科学与信仰的主张兴盛,凡是无法被科学验证的,都能被合理地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