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此无意否定这些善功的价值和意义,更不是要贬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慎终追远和诸圣相通功的目的,但却吁请大家结合当今教会两大事件的意义,以一种新的精神和理念善度炼灵月,而不要一如既往地纠结在惩罚和救助的功利心态中
教宗指出,天主慈悲转变人心,使人体验到爱,而且也能对别人慈悲。慈悲是常新的奇迹,它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散发出来,激励我们爱近人。
直到两年前,王保亮神父组织大家每天读圣经、抄圣经,我才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接触圣经。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主耶稣的爱不知不觉渗透到我的灵魂里,悄悄地改变着我。圣经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禄》,讲述圣伯多禄与首个基督徒团体谈论教会向外邦人开放的议题。教宗强调,圣神施行奇迹,做新事;「有些人当然会对教会的这些新意感到害怕」。
所以我们都该将此理论当作压倒一切的人生要务,而将集聚财富、获得荣耀、享受快乐等置于荣主益人之后,如此才能活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以身作则所完成的福音精神。
与其以虚为实,不如正视生命中的无奈,寻求更高的答案。《要经汇集》中有一篇《圣灰经》,很有意义:“天主之言、天主之训:世中皆微,皆灰而已。昨日出于灰,异日归于灰。”
教宗引用本笃十六世的教导,重申“教会绝不可把她的牧民工作,局限于已认识基督福音的人,以‘维持现状’。向外传教是教会团体成熟的明显标记”(《上主的话》宗座劝谕,95)。
教宗在接见中向在场人士指出,在告解亭中可以遇到接纳的爱之光,这爱之光将“铁石之心”改变成“血肉之心”,使人通过锻炼对他人的爱的“健身房”,练就一个能够与天主的爱相符合的爱。
这天由于前来会晤教宗的朝圣人士特别多,所以教宗分两次和在两个场所接见他们;首先是在圣伯多禄大殿接见来自其它国家的信友,然后在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以讲意大利文为主的朝圣者。
人犯了错或出了事,总想找客观原因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大约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在伊甸园时期的原祖父母身上,就已演绎得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