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耶稣为使我们认清祈祷应有的正确态度,讲述了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路十八10-14)。法利塞人在祈祷时炫耀自己的功劳,列举自己如何守斋并把所得的捐献十分之一。
始终是爱的问题,别无他路可走。真正的挑战在於如何爱得更多。许多残疾人和受苦者在感到被爱後向生命敞开了门!甚至仅仅一个微笑就能使人心涌出这样的爱!
上主非但没有忘记我们,反而记起我们(参閲:路一72):祂拣选了我们,爱我们,召叫并宽恕我们。教宗转而谈到另一个需要守护的记忆,就是子民的记忆,包括亚美尼亚人民古老和宝贵的记忆。
教宗说,父亲总是眺望远方的路,期待荡子回头。荡子回来後,还来不及开口请求宽恕,父亲就立即把他抱在怀里。我们众人就是这个荡子,我们也要勇於接纳宽恕的恩宠。
(路十二49)这是圣神的火,从我们受洗的那一刻起便在我们内工作。教宗解释道,圣神之火具有净化和更新的创造力,燃烧一切人类苦难、一切自私、一切罪过;它从内部转化我们,使我们重生,使我们有能力去爱。
教宗最後总结道,耶稣会士的道路不孤独、不平坦,我们要与全体天主子民一同走这条路,努力帮助他们。只有这样,耶稣会才能拥有各民族、各文化的面貌、腔调和味道,好使人人受益,事事得利。
耶稣哀哭耶路撒冷,因为她没有认出上主眷顾她的时期(参閲:路十九41-44)。子民这不忠的历史,这没有认出天主抚摸、天主眷爱的历史让耶稣基督痛心,因为天主爱恋祂的子民。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记述了圣母往见依撒伯尔的事迹(路一39-48)。依撒伯尔向玛利亚高声喊说:那信了由上主传於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5节)。
今天,我们停下来往後看,看到我们走过的路是美好的,上主没让我们失望,上主是信实的。教宗勉励众人奋勇向前。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朝向最终的相遇前行。
从高座上推下权势者,却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路一51-52)。教宗说:天主不仅要求玛利亚做祂独生子的母亲,也要求她在救恩计划上与圣子配合,为圣子工作,好使天主的慈悲大工程在她这位谦卑的婢女身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