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计划人是不能理解的,我们只有接受,无条件地接受,天主要的我们给,天主给的我们要,把一切交给天主。你放心地读书去吧,我们一定会照顾你的父亲和姥姥。孩子终于从痛苦中走出回到了大学的校园。
教宗指出:天主的宽恕无边无际,超出我们的一切想象,惠及任何一个在内心承认过犯并愿意回到祂身边的人。天主不会拒绝寻求宽恕的心。然而,《福音》比喻中的仆人则不同。
最后,方主教代表教区欢迎大家的光临,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天主的慈爱,耶稣说:你付出的一切,天主会一百倍回报。生活会一天天过去,困难也会一天一天的被克服,而天主的慈爱永远都不会过去。
其实不只是青年们,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个懂自己,能够与之无话不谈的好友,但对于青年,既要与他们打成一片,更要在交流中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的长处,改善他们的不足之处,让他们能够善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表扬出来的孩子是自信的
温良敦促我们搁置那使我们分裂及失和的一切,始终寻求新的方法,好能在合一之路上继续前行,正如这片土地的儿女们的作为,包括日前被册封为圣人的玛利亚‧依撒伯尔‧赫塞尔布拉德(MariaElisabettaHesselblad
我们蒙召在一切有可能的地方施行爱德;如此一来,爱将为我们指出共融的道路。教宗呼吁道,我们同属唯一的基督奥体,我们都是主内弟兄姐妹。
教宗府讲道神师坦言,「我们若想在《尼西亚信经》中找到一切有关圣神的圣经启示,我们可能会大失所望。
一切将被改变,从丑陋到美丽,从恶劣到良善。这是一种向好方面的转变,是以色列子民期待默西亚带来的转变。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
只要我们从不失去希望,总是不断地相信便足矣,尽管仍要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事物。洗者若翰在他的宣讲中也使用依撒意亚的话号召人们悔改。他这样说:在旷野里有呼号者的声音:你们该当预备上主的道路(玛三3)。
并非一切都从我开始,到我结束;我的眼界可以且应该超越我自己,以观察我周围奥秘的美好与深奥、在我之上的生命,以及对天主的信仰;这信仰支持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与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