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和蔼并以尊重现实生活的方式度过的老年,终将消除那认为依靠自己就足矣且自己就能搞定的误解。它甚至消除一种关于教会的误解,即教会要适应世俗环境,认为这样终能把教会治理得完美和圆满。”
委员会宗旨为关爱穷人的基督做见证;在全世界各地,不分宗教、种族去关爱最贫穷的难民、无家可归的、社会边缘的、饥饿的……;对突发的急难需要,即刻伸出援手。
因此,教宗勉励众基督徒接纳这些逃离战争、饥饿和暴力等非人处境的人。教宗呼吁道:教区、堂区、修会、协会和运动组织,以及基督徒个人,我们都蒙召接纳他们。教宗然後讲述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
整整三十年后,重读这个重要文献,不禁令人感慨先教宗的先见之明,他在当时已经预见今天的人类越来越受到他劳动生产的东西所威胁,诸如污染、战争、核子武器、缺乏正义、饥饿、不尊重胎儿生命等等。
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弥撒中,教宗想到新冠疫情造成的贫穷、失业和饥饿困境,并且为此刻已著手寻求解决方案的人祈祷。在讲道中,教宗谈论痛苦圣母,邀请众人感谢圣母接受了母亲的身份。
在谈到拉美的社会情况时,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别提到「沉重的外债」,他指出,这可导致「饥饿大流行传染病」,必须及时做好应付的准备。
例如,在《哀歌》一书中,我们读到:“婴儿的舌头,干渴得紧贴上颚;幼童饥饿求食,却无人分给他们”(4:4);先知纳鸿回顾了诺阿孟和尼尼微古城的遭遇,写道:“甚至她的婴儿也在各街头被摔死”(3:10)。
但是如果我没有花时间去探访病人,没有注意到饥饿口渴的邻人,没有收留过路的客人,那样在天主眼中还不够,……当我埋首忙于自己或自己的愿望时,我会忽略需要帮助的邻人,而那邻人恰好就是耶稣,祂正等待着我。”
他在信中写道:我非常、非常感谢您常将我们挂在心上,把我们放在举行弥撒的祭台上,好叫天主消除我们的罪过,怜悯我们,甚至从我们这里拿去这苦杯。
为了消除闹市环境对会友的冲击,坚定他们的信仰脚步,提高他们的灵修境界,并不断增强他们的福传意识,做补赎意识、为教会服务意识及奉献意识,在本堂神父的支持、鼓励,堂口会长的积极配合下,封斋伊始,策划了这次避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