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天主教的神学教育的重点和形式与中国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并直接受其影响。
这个美丽的梦我们已做了整整47年!1961年,18岁的我应征入伍,经严格筛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预校(校址在保定市)的学员,雷亨伟、邓永忠是我最亲密的校友。
在圣座与欧洲机构合作50周年、欧盟主教团委员会创建40周年的机会上,教宗方济各撰写了这封长信。这两个周年纪念又与《舒曼宣言》70周年息息相关,因为这份宣言标志出欧洲决志结束战争的分裂。
这种气质融合了赤诚的服从精神,以及个人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巨大自由度。对每位慈幼会士而言,爱教会也通过爱伯多禄继承人这种完全特殊的方式体现出来。与教会同心同德,正是因为与教宗同在。
北京的一位教友千里迢迢带着慰问金来到乌拉特后旗天主教堂与堂区周学清神父一起慰问了患病的困难教友。受慰问的教友都发自内心地感恩天主,感谢教会的惦记和挂心。有的教友感恩的热泪长流,激动万分。
教宗引导信友们进入门徒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因老师预言要被杀害的痛苦焦虑及他们的“强大、凯旋的默西亚”梦的破灭。教宗指出,耶稣怀着沉重的心情,带着这三位门徒上了一座高山,在他们前变了容貌。
那时候年少懵懂,我整天作着“幸福梦”。祈求老天将“幸福之神”早日赐于我身,幻想成为一个超凡人物。听了他们的“预言”我惊喜万分。“我有福?”,长大后我会成为什么人物呢?
第三个圣经图像是「老人要看见预言的梦」(参阅:岳三1)。这个图像强调了见证的价值,因为人们能在其中看到天主的梦和人的生活。教宗指出,老人看梦境和青年见神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事实」。
他也指出了信德的问题与爱密不可分。他说:信德使我们向来自天主的爱开放,改变我们看事情的方式,因为爱本身就有光。即使现代的人不认为有关爱的问题与真理有关,只将爱搁置在情感范围内,爱与真理却是不能分离的。
7月26日至30日,由江西省民族宗事务局组织的“全省宗教团体负责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在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江西天主教13位神长教友与来自全省五大教各地市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共同参加了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