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英佳德修女,圣名玛利亚,于2025年6月4日17: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修会与世长辞,享年60岁。邓佳德修女一生对主忠贞不二、勤劳朴实、善守三愿,深受姐妹和身边人的尊敬与爱戴。
(谷14:21)如:在维亚纳神父走向成圣的过程中,那位副本堂给予他的“十字架”,与加给他的一切痛苦。被他善用了,成了他走向成圣的本钱。然而,那位副本堂的恶意,及所有的恶行为本是有罪的。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月8日在今年第一次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在爱的方面,天主总是先我们一步。基督徒的爱在于具体的行动,而非言谈。教宗强调,为了认识天主,光有理智不够,还需要有爱。
2014年10月4日教宗的推文说正如耶稣在福音中对玛尔大所说的,其实需要的唯有一件:祈祷。
我们基督徒之所以被放置在人群中,就像搀入三斗面中的酵母(玛13:33),又如放在食物中调味的盐(谷9:50),是为了使整个人类得以改变。而这使之改变的力量就是基督的爱。
’他回答说:‘父凭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间或日期,你们不必知道;但是当圣神降临到你们身上时,你们要充满圣神的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和撒玛黎雅全境,直到天涯海角,为我作见证。
这封文告的标题取自玛窦福音第九章第三十六节:“耶稣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文告开始便说:“四旬封斋期是内心走向上主的良好时期,上主是仁慈的泉源。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6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举行清晨弥撒时警告信众要小心,不要走上从罪恶到腐败的道路。教宗强调,今天我们仍要留意,不要自我封闭,无视我们城市中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玛5:10-11)圣经中有很多关于逼迫、试炼与苦难的描述。苦难不是目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生调剂品,而是圆满喜乐中最关键的部分。
第二个图像是撒玛黎雅妇人用来给耶稣解渴的水罐。它是爱的「具体表现」,最佳代表人物是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教宗说:「她从具体事物出发,以她的笑容、她亲手触摸创伤的态度,把喜讯带给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