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部分激进的穆斯林己成为全世界恐怖活动的主流,让全世界非穆斯林,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等被恐怖分子列为头号敌人的天主教(也包括基督教)国家的神经紧绷,各国无不严阵以待,做好各种滴水不漏的防恐行动甚至是反击准备
通谕不仅以圣方济各的思想为标题,也以他的默观祈祷为行动依据。我们希望留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一个怎样的世界?生命的意义和目标是什麽?这是通谕提出的核心问题。
他说,天主教救济服务(IlCatholicReliefServices)9年当中在全世界10个国家协调援助行动,拨款7亿4千万美元支持美国对抗艾滋病的应急计划,使71万3千人得到治疗并且成效很高。
慈悲禧年应在具体行动中实现,而不是策略一套筹备工作的计划。隆巴尔迪神父接着表示:教宗所说的堂区,指的当然是在那个地方的堂区团体,而不仅是本堂神父和他的住所。堂区团体能找到多种和适当的途径来接纳难民。
此外,教宗也对协助伤者和正在设法抢救埋在瓦砾下的人的行动表达支持。另一方面,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下令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那么,教宗的话在这个国家引起什么反应?
宣讲耶稣基督,意味着通过具体行动为每一个人做天主之爱的见证。
现年三十几岁的郑伯洪教友,是乐清一家领有近百名员工的电器公司老总,出身于世代信奉天主教的长虹村虔诚教友家庭,平日热衷于教堂的各种活动,他一直以来以爱的真实行动活出基督徒的本色,他是乐清市自愿救援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其他的一切都会过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都会被拿掉,只有天主的话永远长存,并赋予我们日常的行动意义。教宗的反思还特别提到基督信徒的行为该具有的特征,那就是爱。教宗说:人的确需要工作,从事家务或专业工作。
我们希望能感到这行动的自由、良心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我们必须要思考每天的生活。问:一个为所有人的自由,正如先前所说的,不只是为基督信徒…答:是的,我们一直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教宗在第44届世界和平日强调战争是「历史可怕的面目」,因此,光说还不够,需要让各国以革新的「和平精神」行动。教宗说:「今天,我们要聆听受战争残害的许多男女老幼的呼声。我们在今天祈祷,愿处处享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