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给外婆,媳妇便外婆不离口,仿佛母亲立了天大功劳,婆婆却心中别扭,人家信不过咱老胳膊老腿,怕委屈了孩子。孩子长期托付婆婆,婆婆便又心生不快,到底心疼她娘,孩子交给我去甩手潇洒了,想要累死我不成!
——老会长的孙子若瑟、保录访谈录提起我们的爷爷良德,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虽然他离开我们已20多年了,但人们一提起他,没有不竖大姆指的。
过了三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宗教信仰恢复自由,我这个生来就是基督徒的“老教友”,对天主教的认知还停留在一只麻雀误进教堂东撞西碰飞不出去的层面上。
每当我听到有老神父或老修女跟我说:‘神父,请为我能坚持到最後祈祷。’我总是深受感动,会对他们说:‘可是,你已善度一生,你所有的今天都在服事上主,你还会害怕吗?
当时教区百废待兴,跟老神父实习了半年后就分配到教区最大的一个堂区,一个人管理11个堂口,近1万多名教友。各地教堂破旧不堪,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
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赖斯,一个人住在美国纽约一条简陋巷子的老宅子里,她的丈夫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在弥撒讲道中,黄神父首先对今天要加入圣教会的慕道者表示欢迎,同时结合今天的福音,告诫大家,“在生活中,要以信仰的心态面对耶稣,以一位基督徒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及人生百态,在世度好天主给予我们的生命,
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作家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几乎颤抖了。他是这样说的:“你们现在想回家了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
辅祭的老霍告诉我。一只“木脚”,一个瘦小羸弱的身体,我也不是头一次见到像他这样的残疾人,但我确是头一次见到像他这样双腿致残,无法行走,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经常进堂参礼的教友。
像教师,像医生,像法官,像音乐家,像推销员……小时候见到的都是年纪很大的神父,严肃刻板,不苟言笑,一个“老”字扎根脑海。长大了,走入北京的教堂,我才对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