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慈悲善功上」,而非「个人或社会的借口里」。「我们负有责任。上主今天提醒我们,死亡使生命的真相显露出来」。教宗最后总结道:「我们不能说不知道。」
巴哈伊教澳门总会主席江绍发先生透露,展览一共有“和平”“博爱”“慈悲”和“省悟”四个主题,而这四个方向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之一:“这就是宗教团体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就是千里路途的目的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同舟共济”的古训,切愿与所有人和平共处友好亲睦,共同分享他以“除免世罪天主羔羊”身份,受苦受难受死所换取的救赎恩宠,即使对那些失足跌倒、犯罪作恶的兄弟姊妹同样以仁爱慈悲怜悯宽恕善待
然后我们想到心灵这块地时:我在自己内探索有害的植株时诚实,而决定把它们投入天主慈悲的火中焚烧吗?当想到近人这块地时:我有智慧看得到那善而没有因他人的限度和缓慢而使我灰心吗?
“上主富于仁爱宽恕,极其慈悲迟于发怒。他决不会常常责问,也决不会世世愤恨,是他赦免了你的各种愆尤,是他治愈了你的一切病苦,是他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他用仁慈以及爱情给你作了冠冕。
复活的基督的圣神,求你安慰我们,使我们在痛苦中成为兄弟姐妹,求你使医者的手充满了慈悲之母圣母玛利亚的爱与温柔。
教宗方济各2020年3月在公开接见活动中解释了慈悲的相互性。这一点在米利切维奇(PeroMiličević)神父的故事中可以找到。
作为虔诚热心的基督徒,我们更该在这隆重热烈的场面,使自己的心灵随之受到震撼、激励,发生剧烈变化,更加透彻基督降诞的奥义,更深刻地体会他所选择的救赎途径和所经受的痛苦艰辛,更紧密地走近、更清楚地认识他舍己为人,甘心受苦,慈悲宽恕怜悯等超绝美德
祂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宽恕将祂钉在木架上的人,在十字架上不回答人们的挑衅,而是施予慈悲”。这一切都提供给我们一个教诲。“耶稣的忍耐不在于祂坚忍地抵抗痛苦,而是一种最大的爱的结晶”。
一位来自长乐的黄淑芳姊妹激动地对“信德”通讯员说:这样的公益课堂我曾参加了8次,每次收获不一样,每次都有惊喜和恩典,透过不断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终点不是追求结果,而是感恩一生的过程,感恩天主给予我的一切,如天父一样成全且慈悲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