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他们好像是主耶稣的门徒,然而,他们却心不在焉,移情别处,例如,有些人会来圣堂服务,帮助烧饭、积极奉献、做后勤服务等等,但他们却不进去圣堂祈祷,不和主耶稣亲密交谈。
主耶稣的福音,就好像鞭子,在催促着我们更新生命,积极向善。
奇怪的是,我们会同情病人、关爱病人、常常积极帮助“病人”康复,却很少有人会帮助罪人、爱护罪人、帮助罪人重新做人。
答:有意识地,就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主动地,就是积极回应祈祷和礼仪动作;完备地,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不是心不在焉。问:为什么参与弥撒是信友的权利和义务?
相反地,所谓的普通老百姓,甚至被其他人看不起的社会边缘人,在爱身边有困难的人方面更积极、更实际、更有人情味!
这种爱的实践遵循“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积极的共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消极的尊重,二者共同构成了“共生”的基本伦理准则。
信德之父亚巴郎翰找到了天主,他积极回应了天主的邀请,不仅自己的生命被更新了,而且,自己也成为了万民之父,成为“福源”(创12:2)。新约中的每一位遇到天主子耶稣基督的人,都在信德内开始了新生活。
对于教友,我们首先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进堂,参与堂区的各项活动。
但对来世的渴望并不削弱人们对现世的责任感,反而以更强的理由催迫人努力完成这个责任,因为永生肇始于今世,创造生命的主宰,也愿意人以积极,活泼的生命去光荣他。
廖主教高兴地表示,这些福传果的取得,得益于教友们的积极福传。湛江苏永大主教说,湛江教区有100人进教,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青年人多,且文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