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以使徒热忱为主题的要理讲授中,赞许这名妇女是热情福传的见证人。玛达肋纳・德尔布雷尔在20多岁时与天主相遇,从此深受祂的吸引,决定为上主奉献一生,秉持手足情谊与「街头的人」分享生活。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暧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将生活在爱中。看过一本真福德肋撒嬷嬷的传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有一次,穷人的德肋撒嬷嬷去拜访一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的老人。
传福音就是撒播爱的种子、信仰的种子,要向更广大的人群撒播这种子,向人们传递一个爱的讯息:让人知道基督福音的中心是爱,因为“天主是爱”(若望一书四章),并教导人去和这爱的活水源头接通。
二、奉教之后勤福传入教后,经大家及她本人的祈祷,以及医院合理治疗,她的病彻底的得到了痊愈,人有了精神,体重增加了,眼神恢复了往日的光辉,人变的活泼了,也爱说话了。
福,是新年用的最多的一个字。这个“福”不仅是中华文化所有愿望与喜乐的集合,也是指向基督徒的福音,以及福音的泉源天主,主耶稣基督。中华文化就是一个“福的文化”。今天福音的主题是“真福八端”。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23日上午在宗座大楼主持枢秘会议,会中表决通过五位真福宣圣。
这种错误认识,使得教会的福传工作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年轻神职人员的增加,目前教友们的福传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教友已尝试采用各种福传方法。此时正是堂区培育教友福传的最佳时期。
(梵蒂冈电台讯)巴西主教第52届大会已于4月30日在阿帕雷西达圣母朝圣地隆重揭幕;该国的3百多名主教齐聚一堂。
60岁的孟小花,从1988年开始福传,她很忙,经常不是在医院陪护就是在福传的路上,送圣体、探望病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恶语中伤,骑自行车存放不方便,就坐公交车。
一、福传前奏曲提起我的福传事,要追溯到上世纪的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