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死亡是信德见证最盛大的庆典,一如许许多多殉道者的死亡,以及几个世纪来当代世界真正使徒的死亡,例如:马希连·国柏(MaximilianKolbe)、埃迪特·
他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讲授要理,透过旧约圣经中勇敢妇女友弟德的事迹,勉励我们不要教导天主该如何做事,而要不屈不挠地信赖祂,相信祂也能从死亡中拯救生命。友弟德是教宗要理讲授中的核心人物。
我们每个人都有离开人世的一天,基督徒应该不惧怕,不担忧,豁达地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交托,死亡是回归父家,死亡是与先去的亲人在天堂相聚。可是总有人焦虑,想我死了到不了天堂怎么办呢?
但是,在痛苦和死亡之中,我才知道很多人愿意陪伴在痛苦的人的身旁。3月9日晚上,我探访莲(Rinku),她在我们的女院舍住了长时间,她受病魔折磨至性命垂危。最令我感动的是照顾她的妇女。
当基督徒祈祷时,死亡也会颤抖,每个祈祷的人有一个比死亡更强大的盟友,那就是复活的主,基督战胜了死亡。一切事物终结的那一天将会来到,那时,死亡不再嘲弄我们的生命和幸福”。
两位亲人死亡的双重打击,使我的精神几乎崩溃,如果不是女儿的牵挂,我真想绝望而去,茫然中的我不知如何是好?冥冥之中,我想到“上帝”,想依靠他,于是走进教堂。
无论谁,无论什么,都不能拦挡住天主来爱我们;连死亡,也拦挡不住天主爱我们!天主对我们所有的爱,克服死亡、胜过死亡,并且通过死亡,把我们接到天主为我们预备好了的家乡里去,把我们抱到完美圆满的境界里去。
他提前他的死亡,自由地献出他的生命,把他的生命当作礼物永远赐给世人。在主的晚餐弥撒中,主祭者也为他人行濯足礼,重复耶稣爱他的人爱到底的举动,并把这个谦卑的芳表留给他的门徒,作为他们的标志”。
在这个崇尚表象的社会里,脆弱触动我们想起常我们刻意回避的死亡,然而,死亡“却是一个我们不容置疑、必须直面的现实”。教宗表示:“尽管我们戴上面具,精心设计各种手段来转移注意力,圣灰礼仪仍提醒我们是谁。
翁迪奥戈主教说,教友清楚地反对这种死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