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耶稣用过的比喻摘录下来,以玛窦福音为主线,其他三部作为补充,编写成对联。但有些只按了意义,没有兼顾对仗、平仄。对联本意是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感念主之大恩,追随主道。现摘录数则。
教宗方济各4月11日在公开接见活动前,在圣玛尔大之家前广场降福了一台比赛用的电动赛车。电动赛车是一种完全靠电力驱动的零排放赛车,符合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提出的生态训导。
选自德肋撒修女文集在现实里,国与国之间并无重大分别,因为到处都是人。他们虽然面貌不同、衣着有别,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地位纵然有别,但实际上完全一样。他们全是神和我们要爱的人,他们都渴求爱。
当天是四旬期第三主日,福音讲述耶稣在井旁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基督因行路疲倦口渴,向一个受犹太人鄙视的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若四5-42)。
⑤耶稣为何要向撒玛黎雅妇人谈话?(表面要水喝,实际给她讲永生之道)⑥这件事有怎样的结果?
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常这样说我们是依市玛耳的后代。现在让我们打开圣经看看:我们知道,亚巴郎老年无子,由亚巴郎妻子撒辣依提议,让亚巴郎把埃及的婢女哈加尔纳为妾,为亚巴郎生子。
(经文:玛1:1—16)玛窦福音的开头是很独特的。一开始便加上了很长的家谱,有一连串不容易读的名单,给人一种“很烦琐”的感觉。
还记得亚巴郎与撒辣吧?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构想。天主答应在他们年老的时候赐给他们一个男孩,但等待天主旨意成全要好久的时间,他们没有耐性,所以就把事情揽到自己手里。
读旧约圣经我们知道,因我们的信仰始祖亚巴郎的妻子撒辣依不生育,一直没有儿子,在撒辣依的提议下,亚巴郎把他从埃及带来的侍女哈加尔纳为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叫依市玛尔。
本台请教圣座驻古巴大使穆撒洛总主教,关于古巴人民的信仰,对教宗访问古巴的期待以及古巴的新福传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