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珍是北京市崇文区人,小时候她就读的小学就在天主教堂内。教堂还设有幼婴院和孤儿院,院内服务的修女端庄、和善的面容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份奥秘。
部分进德公益和中科院心理所同事与九州板房学校领导合影留念日前,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下,经多方筹备,进德公益在绵阳和北川两地,为重灾区北川正式设立了三处板房工作站,即九洲板房学校心理辅导站、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心理辅导站和任家坪小学心理辅导站
我和子辉蒙席,从小学四年级便是同学。那时正是中日战争,学校由日军占领。还记得有一日本兵在学校附近被游击队杀死,日军便把学校老师、修士还有两位神父,共20余位带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主教二八年在香港出生,四岁时随家人移居澳门,小学毕业后进入澳门圣若瑟修院。五三年晋铎后,他出任堂区神父,并任教于天主教学校和小修院。
圣若瑟书院(现名圣若瑟英文书院)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的男子学校,由喇沙会修士建立,创立于1875年,设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是香港辅助学校议会22所辅助学校之一。
我10岁开始上学读书,因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但因天主的福佑,念小学、中学、中技的学费全部免交,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和平县工作。大约工作半年后,被调回四川乐山585所支援三线建设。
我回忆童年时代,在徐汇类思小学读书时,每年的圣周四下午,我们信教学生都要列队去徐汇大堂观看濯足礼,先是在学生中选出12人,代表12宗徒,坐在大堂中央的一排椅子上,由主祭司屈膝为他们逐个用水洗足擦干,并送上每人一件小礼物
父母都是年过四十的本分农民,奶奶现年85岁,甜甜弟弟王涛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甜甜的爸爸景文做卖菜生意,妈妈淑芳打些零工,一家人日子并不富裕,却也乐在其中,唯一忧虑的就是女儿甜甜的病。
二姐不认识几个字,那是因为妈妈当年又生下了三姐和我,家庭贫困,于是妈妈含泪把正在读小学的二姐留在了家中,看护两个年龄幼小的小妹妹。从此,二姐再没有上过一天学。
在网上无意浏览到这么一则新闻《12岁女孩最美的遗愿》,2012年11月17日,一个如花的生命戛然而止,年仅12岁的广西阳朔金宝乡长乐小学六年级壮族学生何,因患肿瘤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