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大会的各方代表超过两千人,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以及誓反教各基督教派的人士。
澳大利亚的天主教徒比基督教圣公会教徒为多,近年来,随着亚洲移民的来到,其它宗教,尤其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也不断增加。
一九一O年,来自新教和圣公会等不同基督信仰支派的千余名传教士在爱丁堡召开会议,一位东正教会人士也出席了大会。他们共同探讨了实现合一的紧迫性问题,从而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宣讲耶稣基督福音。
维塔利神父表示,这种解读忠实于大公会议对公教信仰的理解,即“在教会的共相交融之下,也有个别的教会合法存在,拥有其独特的传统,不过要让伯多禄圣座的首席权得以保全,并主持整个的爱德公会(十一),卫护合法的差别性
它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例如:香港大屿山出版的《本笃会规》翻译成“更课经”;圣公会某派别译为“熄灯礼崇拜”;也有译为“晨更祈祷”、“守夜礼拜”的,甚至有外行人翻译成辣眼睛的“黑暗日课”、“昏暗礼”……笔者建议将这个词汇译为
再者,该国的天主教和圣公会殉道者极为重要,1969年真福保禄六世教宗访问乌干达也是为了纪念殉道者,那是该国首次迎接教宗。隆巴尔迪神父说:在乌干达的访问中,该国殉道者的事迹最为重要。
东正教大公宗主教代表延纳迪乌斯(Gennadios)总主教、圣公会坎特伯里总主教代表大卫·莫克森(DavidMoxon)总主教,以及不同基督信仰教会和团体的代表出席了晚祷。
其中有东正教大公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和英国圣公会首席主教坎特伯里总主教韦尔比,一起与教宗祈求和平。祈祷会后,与世界各大宗教代表共同出席了大会。
他说:「当基督徒受迫害、被杀害,只因为他们是基督徒,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信义会信徒、加尔文派信徒、圣公会信徒、天主教徒,或是东正教徒。流血的大公运动确实存在。」
现代世界中的传播福音使命也受到梵二大公会议和保禄六世的工作推动。教宗说,保禄六世教宗根据他实现大公会议的计划,于1974年召集了研讨在现代世界中传播福音的主教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