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持之以恒,维持高水平的工作,并保持弹性的思想?我们是否持之以恒,而不受情绪或刺激影响?我们是否被视为可靠的人,能够担负责任,面对信仰?
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是很累的,而唯有真正内心活出基督的样子在外人面前不经意的流露才是令人喜悦的。
领洗前,我喜欢听宗教广播,渐渐地我惊奇地发现:电台播音员好像知道我的思想,他或她(更是主)常常及时准确地解决我的疑难问题。有一次,我白天去单位忽然对私用公家信纸是否合乎天主旨意,思想上起了矛盾。
当时门徒们并不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无法突破一般人的思想局限,就是喜爱名望及荣誉;期望置身于上层社会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此他分析了快乐的要素和非要素:一、自然而必要:朋友、自由、思想(关于宴饮、焦虑、贫、病、死、迷信)食物、蔽风雨处、衣服。二、自然但不必要:广宅、私人浴室、宴饮、仆役、鱼、肉。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对他的举动解释说:这个义务来自我的内心,我爱它。爱它,也乐意付诸行动,因为上主这样教导了我。而你们也要永远相互帮忙。我们彼此帮助,对我们都有益处。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造成中国天主教之所以长期不能快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它使我们的教会蜗行牛步旷日无为地踽踽独行。
23日这天上午,从教宗在罗安达机场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内心的依依不舍。虽然如此,他的心情也是相当满足的,因为他看到一个勇敢、坚定、决意重生的国家民族。
虽然,我们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生活的简单,可这种简单一不小心就被莫名的欲望卷入一张张杂乱的网中,纠缠不清。记得奶奶在世时曾常常对我们说:其实,人的一生,吃也吃不了多少,穿也穿不了多少,用也用不了多少。
晚上大家在一起分享心得时,在家祈祷的弟兄深有感触地说:“当我们想到你们在外边宣讲会遇到形形色色、思想各异的人可能会提出的刁难问题,就感到你们迫切需要天主圣神的助佑,我们的祈祷越发诚切,比平时诚恳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