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这道训令强调:“司铎圣事性地代表基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牧人和净配。由于司铎象征基督,他的整个圣职生活都必须具备奉献整个人给教会、并充满真正牧灵爱德的精神。
教宗的思绪转向病患在痛苦煎熬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爱德见证人」:这些人亲近病患,为他们的伤口敷上「安慰之油和希望的酒」。在疫情时期,这些见证人的临在更是重要,因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终日孤独寂寞。
教宗指出,「更坏」这个词在这段经文中「非常有力」,因为魔鬼「悄然进入人的生活中,潜入他的内心,从内部开始悄然无声地改变那个人。这方式跟原先猛烈的附魔方式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客厅里』的附魔。
他在讲话中谈了天主教与犹太教特殊的精神关系、天主教与其它宗教信徒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基督徒合一的目的。
因为凡是领过圣洗的人们,都藉着重生及圣神的傅油,经祝圣为精神的圣殿及神圣的司祭,让他们把基督徒的一切行为,都献作精神的祭品,并昭示从幽暗中领他们进入奇妙光辉的基督的德能(参阅伯前:二,4-10)。
皇帝们对基督宗教的排斥主要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即担心这一信仰会动摇人心和削弱臣民对王朝的忠诚。对满族的清朝皇帝而言,亲近基督宗教还有疏远汉族文人这一潜在的危险。
可是,这么一位该有信德的人仍被撒旦缠住达十八年之久,信德的力量和撒旦的势力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其间的张力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这种看似“过分”热情的生活被有人称为“发疯了”,以至于祂家里人想出来“抓”耶稣回去(谷3:20-35)。天主子耶稣基督就是天父对世人“发疯的爱”。
在教宗出发前,他向热切期待他的子民清楚指出本次访问的意愿:我来是为了宣讲耶稣基督的爱,祂的修和、宽恕与和平的讯息;在此紧张和分裂的时期,各宗教信徒和善心人士应该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
一月:为每一名基督信徒都能充分意识到全体基督信徒的合一构成了有效宣讲福音的条件祈祷。全体门徒的合一是耶稣内心深处最为牵挂和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