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督信徒要赖主恩佑、克苦祈祷、传讲真爱、携手共勉、拓展天国,努力实现大莫大于天主的光荣,高莫高于人灵的利益,急莫急于福音的传播的宏伟目标。
在弥撒讲道中,张主教说:藉着圣周,让我们埋葬自己的罪恶,与耶稣基督一起从旧我中重生,复活节是新生命的开始,愿所有的主内弟兄姐妹都能藉着祈祷、守斋和克苦获得新的生命。
生命有苦有乐,信仰好似一剂良药,能够化苦为甘,使生命富有价值,让喜乐满溢心间。很多人在心灵迷茫时,信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在历经苦难的洗涤时,信仰为他们化解了痛苦,获得了一份生命的洒脱。
诗人桑克在某篇文章中(可以在他的专栏中查到)说道,他忽然意识做一个基督徒意味着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当代现实(甚至当代意识)中的一切保持距离,这个距离对写作是非常有利的。
真可谓爱内无苦,虽苦亦甘。有一次,有位不了解教会传统的人对宗神父说:“你都50岁了,还没改造过来,50岁还没结婚,没孩子,一定不是好人。”
女尼笑着高声说:“你倒好,睡得香,却不知人的苦呀!”月老大笑着坐起来说道:“你为何带来一名凡间女子来这里?”女尼笑着说:“你弄错了她的姻缘,她找你麻烦来了。”
柏克说: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动物,能知道这一点乃是我们的骄傲。[4]马斯洛也同样认为,人需要一种宗教或宗教的代用品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像在同样意义上,人需要阳光、钙和空气一样。
母亲生前的日子,无论我要什么,她都会满足我的心愿;她说就是再苦再累,也不会让我受任何亏缺,只要我专心侍奉天主。可是,天主到底是给我使命的,这种美好终于要离我而去,也让我藉此而深深明白旅途人生的虚幻。
复活的希望和喜乐,经过了空虚和掏空的熔炉,经过了与罪人同在直到最后一刻,直到喝下那恶心的苦杯。这便是两位圣教宗从复活的主那里得到的礼物,他们也将这礼物丰富地送给天主的子民,并因而受到永远的感激。
母亲总是带着她的祈祷手册、苦像和念珠。在病苦中,母亲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每天的生活在祈祷中开始和结束。和所有母亲一样,在祈祷中,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一个个被逾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