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教宗鼓励众人效法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而非那两个不顾垂死伤患的司祭和肋未人(参阅:路十30-37)。「上主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有提供救援的义务,但他们两人却绕开伤患,没有停下脚步」。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就是如此把这慈悲的油敷在那个无人过问的不幸者的伤口上(参閲:路十34)。此外,慈善的听告解司铎也应是充满圣神的人,具有分辨能力的人。教宗感叹道:欠缺分辨能力对教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这时候,相信动物都极其希望黑暗尽快过去,它们有些会发出吼叫,有些会低声泣呜,而这时候当月亮出来,柔柔地照在大地时,光线正好为它们指引回家的路,鼓励它们继续往前,之前的吼叫或泣呜不再,整个气氛就回到一遍宁静与安祥
又云: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这十字架,没有属世的半点尊荣,有的只是谦卑、牺牲、信心和不灭的希望——如果说十字架的光荣,那就是这个。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弥撒结束后,大家一批批,一拨拨在新建的苦路像前,蜿蜒曲径依次敬拜,默想基督的苦难,痛悔自己的罪过,感谢天主的救赎大恩。
今天,让我们特别为教会内的僵硬者祈求扫禄;为这些与他一样僵硬却诚实的人祈祷,这些人拥有热忱,但走错了路。
教宗解释说,宽恕的圣神促使我们拒绝其它的路,例如:仓促评判他人的道路;把一切拒之门外的死胡同;只会批评他人的单行道。相反地,圣神勉励我们走上施予宽恕和接受宽恕的双行道。
而法利赛人在祭台前的祈祷更把这种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说:我感谢祢,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路十八11)。教宗指出,他注视着自己被意识形态粉饰的灵魂而感谢上主。因此,真正的安慰需要他者性。
这正是路5:1-11节所叙述的内容:群众拥到他跟前要听天主的道理,他上了其中一只属于西满的船,从船上教训群众后让西满撒网捕鱼,而西满却如实地说明了自己的苦衷:老师,我们整夜劳苦而一无所获,但我要遵照你的话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