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耶稣要等待复活,与祂的门徒们在一起。在《宗徒大事录》的记载中,耶稣与门徒们一起生活了40天,亲自陪伴、帮助他们理解祂曾说过的话。此外,神父也对临在於十字架下的妇女们进行了省思。
曾做了一次值得后世仿效的准备工作,即是他被圣神领往旷野、四十天四十夜禁食、战胜魔鬼试探的过程(玛4:1-11);教会之所以将此称为四旬期而置于礼仪年复活期之前,也正是为了让普世信友练习成为基督门徒当做的精神准备,知悉耶稣的复活乃是与他的苦难死亡分不开的
看着我哭了,有姐妹连忙安慰说:不过,听人家说,耶稣没复活之前,也去地狱里传福音来的,或许,你爸爸信了呢。自此以后,我便总是默默为父亲祈祷。
其实,传福音,引领他人认识救主耶稣基督,得享耶稣复活的光荣,获得耶稣基督的救恩,实在是一件最爱人的工作。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使一个人的灵魂得救,可以说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新约时代,主耶稣基督亲口预许我们将获得永恒的生命,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5-26)那么,人又如何获得永恒不死的生命呢?
这些教导竟然这样具有权威,使人愿意以身试法;这些教训竟然如此具有深度,使人愿意全心跟随,因为眼前的这位君王曾经不只是宣讲,而且身体力行,他曾经为我降生、受苦、死亡及复活。
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所培育的品格上的特质,绝不会因死亡或复活而有所改变。耶稣基督再来时并不会改变人的品格。此番变化的工夫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作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而到义人复活时,你必将得到还报。”(路14:13-14)三、做了好事,唯恐人家不知道,到处宣传,希望得到人家的好评,给自己树碑立传。
他们当时虽然没做到,但基督的恩宠却支持、帮助他们日后相信他复活的事迹”。教宗随即强调:耶稣在大伯尔山显圣容的事迹主要是个祈祷的经验。
这天下午,教宗本笃十六世按照传统惯例,在罗马阿文帝诺山丘主持几项礼仪活动,象征整个教会进入四十天特别守斋祈祷的时期,人人净化自己内心,等待耶稣基督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