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向悲伤绝望的地方宣报救恩的来临:那是人远离天主的绝望处境,但这救恩所宣报的便是上主的来临,使一切有所改变;上主紧紧抓住人,「使他重新再造」。
耶稣在受洗後展开了祂的救恩使命,祂的态度有如「谦卑又温和的仆人,仅凭藉真理的力量,如同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他不呼喊,不喧嚷』(卌二2)」。
述职结束後,亚历山大科普特礼宗主教易卜拉辛·依撒格·希德拉克(IbrahimIsaacSedrak)接受本台采访,略述这次述职的经过。
她於是起身往见表姐依撒伯尔,一位需要她关怀的年长妇人」。「圣母没有把自己关在家里,因为她不是一个闲坐在沙发上的少女,只求自身的舒适安逸,抗拒任何人的打扰。
海星隐修院院长圣依撒格(Isacco,l’abatedellaStella)说过:我们对於圣母玛利亚的描述都能用来谈论教会及我们的心灵。三者都是阴性词汇,都是母亲,都能给予生命。
教宗指出,圣经中有许多热切渴望生子的不孕妇女,或者痛失儿子的母亲,因为她没了後代,诸如撒辣、纳敖米、亚纳、依撒伯尔。天主颁给我们原祖父母的首条诫命是「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创一28)。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正依坐在动物园的长椅上,快乐地哼着这首歌,不经意发现了它静静地长在矮矮的草丛中。细长的枝干配上五六瓣单层水红色花瓣。似亭亭玉立,似孤傲从容。
看望一位曾为婴孩的老人还有一位因常年腰腿疼痛而弯腰行走的老妈妈得知神父要来,忍受着身体的不适,提前做好了饭菜炖在锅里,弓腰依在寒风刺骨的门前等候神父的到来……看望癌症晚期患者据悉
「因著祂的傅油,所有奴役的重轭都被解除(参阅:依十27)。「透过如此的傅油,每个罪人、每个受挫、生病和外教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天主大家庭中备受关爱的成员。
当他们回国后,就依照在圣地所看到的,做了一些耶稣苦难纪念亭或碑。到十七世纪时,方济各会士圣利安纳极力宣传拜苦路的敬礼。1731年,教宗格莱孟十二世正式确定十四处苦路和对苦路的敬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