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接近人类,由一名女子取得肉躯;祂带着恩宠接近我们,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赐给我们祂的圣子」。教宗问道:「那麽,我们该如何回应天主呢?我们是接纳祂,让祂接近我们,或是拒绝祂,赶走祂呢?
他不遗余力地投入修会会宪的改革工作,把自己的精神遗产全部奉献给教会和人类。在这位真福的激励下,修会数十年来在贫穷地区,尤其在亚洲和非洲推广修会神恩。如今,这个修会的工作遍及世界上20个国家。
在弥撒讲道中,徐主教为大家详实剖析了感恩圣祭和圣油所赐予我们人类的特大恩典和无比关爱。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这是「社会不义和不公」的黑暗,「腐败、只顾个人或组织私利」的黑暗,「自私且放肆地消耗众人的福祉」,「不尊重人类生命」。这黑暗每天摧毁「许多无辜者的生命,他们的鲜血向天哭号」。
他是创造宇宙万物的造物主,是我们整个人类的天父。谁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美满幸福呢?我们是天父的宝贝,是天父的掌上明珠,当然天父非常疼爱我们。
到了耶稣时代,也体现了耶稣愿意保护和怜悯弱小者,甚至为了救赎人类而被牺牲,成为人类的救主。
教宗说,信仰的智慧让我们注意到我们都是唯一人类家庭的一部分,并且指引我们把自己的城市变成和平的工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移民并非空手而来,而是带着勇气、能力、能量和愿景,以及他们文化的宝藏。
然後他解释道,从圣亚大纳削到圣安瑟尔莫,对这个问题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乃是从人类学的视角论述基督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天主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
教宗解释道,耶稣在这个人身上完成的举动表明祂既接近人类,又与天主结合。这个举动让我们想到天主圣子降生成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