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大尼修院主要由小教堂、疗养院和雇工区三部分组成,建筑物具新哥德式建筑风格,设计布局对称,四面均有外廊。外墙由底层基座的毛石及琢石墙、装饰扶栏,以及尖拱柱组游廊构成。
其中最为虔诚者如前任特首曾荫权,每天上班前均要先步行到中环坚道教堂早祷,以至于每到清晨教堂门口都如同小型新闻发布会,挤满了为各类政坛新闻而追访特首的记者。
六合堂区有规模的教堂,是在1884年杜甘棠神父建筑的一座哥特式圣堂,长28米,宽14米,钟楼西个,高22米,当时教友大约300人。
在刚祝圣的本村新教堂里,北京教友与本村教友共同参与弥撒大祭,后进行了分享。次日,北京教友在教堂进行了义诊、法律咨询和信仰交流。之前,神学进修班曾到石家庄、西安、呼市等地进行了分享交流。
我的老家在辽宁铁岭,我姨母没结婚,在家守贞一辈子,姨母家住的地方与教堂一墙之隔,我家又和姨母家一墙之隔(中间有个菜园子)。
谁知好景不长,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教堂被拆除,神职人员受批斗、监禁,少数教友劳教。文革开始后,势头更为凶猛。
某个村曾有过教堂,但是目前仅有几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尚保持信仰,他们的儿辈信仰意识已很淡泊,其孙辈则几乎与教外人无异。教堂也因早已无人问津被拆除了。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悲痛惋惜。
在此期间,张保平神父在重视牧灵工作的同时,对张官屯教堂进行了修缮,在贾丰村建起了新的教堂,为促进教友的信仰生活而默默的作着奉献。
随着教友的逐渐增多,原来的房子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教友,后来在长春教会、庞喜峰神父、王守顺神父、刘海春神父的帮助下,新教堂终于在2002年10月落成。该堂名为“圣母领报堂”,可容纳500多名教友参礼。
1531年,一个被称为从天堂下来的女士出现在墨西哥城北部的特培亚,她告诉印第安人万迭戈,她是真神的母亲,告诉他去让主教在那里修建一个教堂,并把自己的形象印在了万迭戈的剃麻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