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实不单是生物情况,也带来一项富饶,这项富饶关系到妇女本身、她存在的方式、她所建立的关系以及她对人和宇宙界生命的态度。教宗接着表示,天主在召叫女性具有母性身份的时候,以特別方式将人的存在托付給她。
教宗呼吁在场的运动界人士说:「你们要建造桥梁,而非高墙!你们蒙召促进运动的教育功能。我们全都意识到培育出有端正品格、严格道德和满腔责任感的运动员的迫切必要性。」
领:求你使你整个的教会经历火的洗礼,好使分裂平息,令她能稳立在世界面前,做你真理的栋梁及支柱。答:主,请圣化我们。领:求你赐给我们你圣神的果实,那就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和忠信。
教宗重申《愿祢受赞颂》通谕的思想,强调消除贫穷和守护受造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解释说:「基督徒实事求是,而非总爱预言灾难。我们不能隐瞒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目前的世界体系已经撑不住了。」
此外,教宗也谈及企业维护和照料受造界的责任。他说,基督徒企业家蒙召在艰难的世界中传福音,关怀处在各种贫困及脆弱境况中的人。但关怀不能只限於救济和捐助行动,这还不够。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藉着天主的恩宠能够战胜恶:人不该听天由命,向冷漠投降,而应尽一份力量,与天主、与近人、与受造界和好。
这些环境挑战与已提出的「合作夥伴的对话主题」相符合,它们的核心都是「尊重原则」,即「尊重受造界、尊重公益、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尊重人人应得的正义」。
藉着分享,他们得以发现宗教的共同价值、如何与受造界建立一种新关系,以及谴责各种歧视,克服恐惧和在亚洲许多现实中出现的不容忍,这种情绪不仅会限制各宗教的往来,也会危害国家之间的关系。
教宗也提到圣女爱整个受造界,特别邀请一切都赞美造物主。圣女罗撒1586年4月20日生於秘鲁利马一个西班牙裔的贵族家庭,在13个孩子中排行第10,圣名是依撒伯尔。
他在该城的主要活动包括:看望省区难民中心的难民,会晤劳工界人士,主持诵念三钟经活动;之後与穷人、难民和服刑人共进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