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个罪人’(路五8)。这真是美好的景象啊!教宗继续解释说:成为见证人并不代表就是圣人,而是一个可怜的人。
《路加福音》记述耶稣派遣72门徒出去传教,祂对门徒们说:庄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路十2)。教宗藉此事迹解释福音先驱的第二个特徵:祈祷。
我们不仅纪念那一天,也怀着今天的希望,盼望省思中的欧洲人民能辨识当下,怀着新的热情和信心继续走这条路。教宗表示,欧盟设计者认为,在统一的欧洲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以人的尺度为衡量标准。
教宗说,巴路克先知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描写这个子民:你们忘了生养你们的永生的天主。教宗接着表示:我们忘了创造我们、使我们成长,在生命中陪伴我们的天主:这是天主的失望。
我们都像迷路的羊,各走各的路;但上主却把我们众人的罪过归到他身上。他受虐待,仍然谦逊忍受,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人跟前默不出声,他也同样不开口。
另一位目睹圣母显现的证人路济亚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3位牧童处於天主照耀圣母的光芒中。教宗表示,每当我们寻求童贞圣母的护佑,恳求她把耶稣显示给我们时,法蒂玛就是这件护佑我们的光的斗篷。
耶稣爱我们的心情恰似仓央嘉措所写: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这奥迹不是一些人所说的虔诚者的圣像;耶稣被刺透的心是启示的心,我们信仰的核心,因为祂做了弱小者,选择了这条路。这种自谦自卑,贬抑自己,直到死在十字架上,是一种倾向於弱者的抉择,好使天主的光荣得以彰显。
(路10:5)同样,耶稣在与门徒们吃最后晚餐的时候,因为他要离开这个世界,要走了,要离开门徒了,在若望福音里面特别记到耶稣所讲的话: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
耶稣停下来显奇迹,而不是说:‘再见,我得继续走我的路’。耶稣复活了死去的男孩,把他‘交还给他的母亲’。教宗於是强调归还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