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宗教新闻社报道说,这项援助计划预计要重造小学校舍屋顶,巩固校舍建筑结构,支持援助中心的教育、培训与后勤活动,正如海地慈幼会的其他设施,该援助中心给学生提供饭菜,为在那里工作的很多信徒提供就业机会。
慈幼会及同属慈幼大家庭的母佑女修会与显主女修会,在香港开办十八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澳门有五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台湾祇有一所高级工业学校和一个少年城。
温州教区医疗保健中心的成立受启发于浙江省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活动,由原建国前教会创办的保禄,增爵小学136名校友提议而成立。中心宗旨是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为教区神职人员与贫国弱势群体服务。
他们最近的计划是改造村小学,因为小学的教室太破了。他们做了这些事情以后,当地的政府要他们回去做报告,要给他们立碑纪念,他们坚决地拒绝了。他们说:“没有别的,就因为我们对这方土地充满了感激。”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为黄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两统。
首先在山的东麓“义坡碑”路口石胡同处修“圣路坊”牌楼门一座。上书:“求今日坚吾志走完苦路”。下书:“愿他时赖主佑携吾升天”。横眉:“上天之门”。继而蛇行建碑亭结合的苦路十四处。
1988年,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前拉丁文碑为潘国光神父所立。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生于上海,1581年中秀才。
分别发送到港务区、碑林区、莲湖区、长安区,四个街办的四个社区及公安局,派出所,区民宗局等单位的下沉防疫点。
从碑上所用的不同文字语种来分析,可以辨别:用叙利亚文和汉文的墓碑,属于元代景教基督徒;而用拉丁文的墓碑,则属于公教(方济各会)基督徒,亦即今天人们所称的天主教徒。
李枝刚神父生前为教区尽心尽力,也特别注重社会服务,不仅帮助进德公益在5·12汶川地震后的赈灾工作,还筹划成立教区的社会服务中心,并在今年年初为北川的两所小学募捐了近千条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