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是这尘世旅途上的过路客和行人,也是天主圣三奥迹的宾客和朝圣者。我们就如亚巴郎那样,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帐篷中接待三位行人,遇见了天主。
说圣神是慰藉者,教宗解释说,我们众人在困难时刻都设法“寻求安慰”,但尘世的安慰“很快就消失”。它们“就如麻醉剂那样,只给出一时的安慰,却不医治我们内心深处的病痛”。
“他虽然是老练的渔夫,也多次在深夜中体尝到一无所获的失败苦味,在空网面前试图放弃;虽然刚烈和冲动,却经常被吓住;虽然是上主的热心门徒,却不断依循尘世的逻辑来推理,无法理解和接纳基督的十字架的意涵;虽然说准备为耶稣舍弃生命
教宗念及许多病患在新冠疫情期间「孤独一人在重症监护室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他们当然得到慷慨大方的医护人员的照护,却远离他们的挚爱和他们尘世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初期的教会,在埃及旷野隐修的男女隐修士以他们的生活给出了答案,这些男女隐修者坚信这个尘世不属于基督,人如要走成全的道路就该脱离世界而退隐。他们追随“旷野中基督”的面貌,参与基督本人的旷野经验。
事实上,尘世的生命乃是「开始」而非完成。我们出生在这世界上恰恰是如此:我们永远是真实的人,但是「为了守护我们生命最珍贵的部分,保护它完好无缺并达至满全」,这生命却是「太狭小的空间、太短暂的时光」。
这便“激励了祂回到天父身边前的尘世之旅”。塔冷通的比喻也提到,主人一旦回来,就会要求仆人交帐。这就引出第二条道路,即“我们的生命之旅”,世人为与耶稣相遇、为进入“永生福乐”所走的那条路。
因此我们天主教会(亡者弥撒颂谢词)郑重宣称:主,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因为基督的复活,给人带来了希望,重新点燃了长生不死的心火!
这读经使我们了解历史的神学意义:在动荡的时代,大国的继承,在至高无上的天主统治下,没有尘世的权力可以代替他的地位。」
主,为信你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