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人们看到一脸苦闷的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就知道这是一种“苦闷的生活”,是一种不快乐的信仰,怎么会加入教会呢?
故事之二:福传建设越南的主教们要求神职人员、修士、修女以及教友们都穿上明示信仰的服装。神父可以穿他们自己的神职服,修女们可以穿她们自己的会服,那么教友们该穿什么?
谁能想到我们以前看着不起眼的人,今天竟然做了修士、修女和神父,做了主教,成为主耶稣的门徒呢?
但同时,他也要求修士们通过辛勤劳动,自给自足,服务社群,这是玛尔大式的积极“忙碌”。
同样的,在教会团体中,我们尊敬主教和神父,尊敬修士和修女,也要尊敬每一位基督徒,无论他们做什么工作,穿什么衣服,给团体奉献了多少……每一个人都在分担着主耶稣同一使命的不同工作。
教会开始在佘山购地造房,并在山顶建一六角亭供奉圣母像,此像为中国修士三访巴黎“德胜之佑圣母像”而绘。1894年建成山顶大殿。佘山周围的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友,但数里外的张朴桥,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会口。
后来变成耶稣派使徒达太画了自己的画像送给国王;到6世纪,变成了耶稣把擦脸布送去——上面奇迹地印下了耶稣的面容,然后治好了国王的病。
三年前,艺人张卫健的母亲余嘉碧在酒店游泳时遇溺昏迷,一度危殆,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张卫健赶返港,并邀请一名神父为母亲傅油和治疗祈祷,张母翌日奇迹地苏醒,传媒当时虽广泛报道事件,但未知该名神父身份,原来他就是胡神父
如此既“怪”也“奇”的异事,近似于胡编乱扯。但科学家认为,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记载不见得是虚构的传奇故事,而是有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癔症病例。
这篇通谕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全世界的主教、神父、过奉献生活的修士修女,以及平信徒们,希望重新点燃他们的‘感恩祭惊异’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