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上,只有失去生命,才能重获生命。因为一个人若是为了热爱和效法耶稣而舍弃性命,意味着他战胜了死亡,将生命献给了世界。服务的人,必得救。相反地,不为服务而生活的人,活着没有意义。
有的修女说:通过此次课程,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有能力去活出爱和生命的意义,用信仰的眼光和角度看待生命;用天主赋于人的本质--[爱]-去活出生命,如此就会拥有真正身体与心理健康的丰富生命。
教宗说:我们应当谨记,赋予生命者,圣神喜爱藉著《圣经》施展作为,这很重要。事实上,圣言将天主的气息带到世界,在人心中注入上主的温暖。所有学术研究和出版物该当为此而服务。
接着,教宗援引《众位弟兄》通谕的段落,指出“战争是政治和人类的失败”(261号),同时呼吁“切莫使各族人民的生命沦为权势者之间的游戏”。
问:一个由圣神降临赋予生命的教会该有哪些特征呢?答:至少有两个特征。一方面肯定是向天主伸展的。圣神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天主的伟大奥秘。
人因为罪而与天主隔离,生命成为罪恶的奴役者,而救赎者则是要废除奴役,使人得释放。天主是救赎者,在旧约出谷纪中,天主将他的子民从为奴之地领出来,新约则是主耶稣基督要将人类从罪恶中释放出来。
母亲说:修女一辈子不结婚,没有拖累,专门为教会服务。你好好热心,圣教广扬后也送你去当修女。她高兴地去问父亲,愿不愿意她当修女,父亲高兴地点头愿意、愿意,那年她15岁。
信德是生命的珍宝,它越是与众分享,越是成长得壮大。第二项,圣事的通功:圣事的效果是属于全体信友的,信友们则因着所领的圣事而结合于基督。
德肋撒修女的灵魂挣扎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自卑和孤独感并不意味天主没有全心爱我们。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心和头脑之间有时会有很大的距离。
上述历史背景揭示出来,皈依的信仰历程虽然开始时处于一种对信仰的冷漠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没有信仰的表现,相反因着人性骨子里所保有的源自对创造者那种至上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