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圣节的最后,在太阳落山之前,教宗方济各在罗马的维纳罗墓地主持了户外弥撒,并且,当基督徒们思索着现世的结束和天国的永生时,教宗催促基督徒们继续保存这份期望。
读后,我不禁想到,胡适若不是一位受过洗礼的基督徒,也应该是位“文化基督徒”,因为他的信仰显然是从基督文化的研究中获得的,而且他把这种信仰提到不朽的高度,称之谓:“不朽———我的宗教”。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讲解慈悲与使命的关系,强调天主慈悲地接纳所有的人,基督徒应做传递基督喜乐的人。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省思了慈悲与服务的相互关系,指出耶稣为门徒们洗脚是始料不及和令人震惊的举动,祂透过这一举动告诉门徒们及所有基督徒:服务乃是在祂内度信仰生活,为祂的爱作见证的道路。
基督徒的分裂从一开始就存在:意识形态和神学的分裂折磨着教会。魔鬼通过播种嫉妒、野心和贪婪来引发分裂大战!战争过後一切都化为灰烬,魔鬼必定沾沾自喜,我们这些幼稚的人则被玩弄於股掌之间。
我认为,作为光荣的基督徒,在每日持守天主十诫的同时,还要用心时刻践行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的圣教宗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做人做事,处处彰显天主的光荣。古人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教宗特别邀请在场信众以热烈的掌声向每位献身於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基督徒致敬。解人疑惑和教导愚蒙这两个慈悲善工之间关系密切,人人都能实行,可以发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发生在有组织的学校教育中。
教宗特别解释说,这样的行动不必轰轰烈烈,因为基督徒可以藉着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举动做关爱、互助与希望的酵母。教宗说:你们要热爱日常生活的微小举动。它们如同酵母一样小,却能带来巨大的益处。
您认为,这份文件目前或将来可以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家庭带来哪些具体贡献呢?
帕罗林枢机在访问期间分享了伊拉克信徒的希望,带去教宗的问候与降福,强调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合作对该国和平未来的重要性。问:帕罗林枢机,您说到伊拉克教会在磨难中活出信仰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