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9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第一项公开活动,是在努尔苏丹主教座堂接见哈萨克斯坦的主教、司铎、执事、度奉献生活者、修生和牧灵工作者。
邀请主教在未来的牧灵工作中,努力关注宗教对话、在不同宗教信徒中促进并建设和谐精神。山打根教区尽管地理面积辽阔,但是,仅有两位地方司铎和四所圣堂、零星散落着一些传教站。
他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于是抛弃一切,将自己的家变成了隐修院,自己做了隐修士。教宗本笃十六世强调,大额我略十分怀念这段时期,这是他“与天主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完全沉浸在了愉快的研究中”。
4天短暂的学习,有7位神父、4位修女的陪伴和参与,有晚间深度的灵修活动、明供圣体两小时、朝拜十字圣架等,白天的课程紧锣密鼓,有运动、舞蹈、音乐敬拜及反省,内容丰富多彩,刚柔并进、信仰与人生合而为一,恰似圣神之风
积极成分在复函中,圣座教义部部长首先列出杰诺韦塞笔记中存在的积极成分,指出“天主圣三是慈悲的泉源及其完美的实现”,在灵修写作和教会训导中都谈及“天主或基督的慈悲”。
在《金鲁贤主教改变我人生的二件事》一文中,胡玛窦主教曾以中外政教各方对自己1992年在佘山修院10周年院庆上的发言内容,并结合当前中国教会的特殊情况,他以信德的眼光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教会暨佘山修院的首批
希望问卷调查和大家的积极参与及教内外学者们的回应,能提醒基督内的兄弟姐妹们对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反思。
也是在罗马求学期间,龙嘉利的灵修走向有了转变:由对天主之正义的害怕转变为对天主之慈爱的信赖;在其日记中,他写道:对天主的爱的感觉和完全交付于他的仁慈,应该在我内替代其余一切。
圣座移民与观光牧灵委员会主席韦利奥总主教,2011年10月25日上午在梵蒂冈新闻室向记者们介绍这份文告。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1年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中写道:「我们的时代标志着试图消除天主的现象。」
1931年入宁波教区圣味增爵修院读书;1944年6月3日在宁波教区由戴安德主教祝圣为神父;1944年9月入天主教北京辅仁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