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区西什库教堂福传中心见闻前记2011年11月7日,刚打开电脑,便收到一条北京北堂第36期慕道班某位学员的QQ留言:12月18日我在西什库领洗,欢迎你来参加!
信德网据天亚社讯出席七月十五至廿日在澳洲悉尼举行的普世青年节(世青节)的印度尼西亚青年回国后,延续世青节时宣扬环保信息的使命。
“老人特喜欢那床被罩,仿佛孩子似的抖给左邻右舍看:“瞧这,旧被往里这么一塞,就变成新被;要洗嘛,只需拉链一拉,扯下来洗洗就中。还是知书达理的儿媳妇想得周到。”听说老人背地夸奖,妻倒觉得很不自在。
有一位老太太,为老伴献弥撒,抖抖擞擞掏出10元,问:这一点行吗?老父说:灵魂无价,为炼灵,没有献仪也可以。这句话传开了,从此穷人不为求弥撒担心了。对穷人来说,这是实在的福音。
(出3:14)这是天主应梅瑟的请求在西乃山自己道出的名讳。基督宗教在其文化传统中习惯用拉丁文Deus或英文God以及中文的上主、天主、上帝等民族语言来表达对自有者的尊称。
接着两位本堂神父贾越峰、董伯承在音乐队的伴奏声中庄严的走上祭台,举行了感恩圣祭。
晚上七点半,孟宁友主教宣布了音乐会开幕,总堂天音合唱团首先演唱了《阿肋路亚》。
每个圣咏团各献唱二首高水准的圣歌,有的是四个声部同时合唱的圣歌,有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南音管弦伴奏下的圣歌。整个演唱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年轻艺人走出自己壁垒,跨越人流的街道,将音乐和快乐带到老人的身边,并与他分享表演的收获。影片最後一幕定格在老人幸福而纯朴的微笑上。在我们的城市里,老人和病人常常被忽略,我们作为基督徒怎能忽视他们呢?
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慷慨,透过他们的作品、音乐和歌唱能抵达良知最深处的音域。艺术确实进入了良知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