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再加上这学期的课有点多,生活的节奏就变得越来越快,从来不曾有时间去品尝饭菜的味道是什么了,而今天一样的饭菜却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委托给十个研究小组的课题教宗提到他于10月26日的言论,重申“需要时间来作出涉及整个教会的抉择”,“这对于委托给十个研究小组的课题尤其如此,鉴于必须作出的决定,在已有的课题外,可能会增加其它的”。
他经常使用《罗马弥撒经书》来做日课,为法国各教区恢复“礼仪上的合一”带来启迪。他的这份心意体现在《礼仪年》这部著作的撰写上,其目的是帮助司铎和平信徒接近“礼仪的美好和富饶”。
抢机遇、抓时间给自己信仰充电;无论是课堂上或课间,还是手语赞美或发言分享,大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个个脸上绽放着信仰所给予的那份无比的喜悦和感恩!
就这样眼前的二层楼的两个未装修的房间便是目前十个孩子读书的两个简陋的教室,每个教室不到十平方米,地还是粗糙的水泥坦,三四套破旧的课凳桌,一片薄薄的黑板订在墙上。
至于教理讲授内容,清晰的讲授脉络有助慕道者理解信仰核心,例如他以救恩这主题贯通不同课节。
贾修女以信德年为契机,课堂上带领学员学习信德之门通谕,利用多媒体、文图并茂、详尽地阐明了教宗钦定信德年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宗首先从旧约创世纪谈起,使宇宙万物和人的起源这一课题在创世纪和科技的信念之间建立起关系。教宗强调圣经不是自然科学的教科书。
我的三爷爷是一位教内人士,一生敬畏天主,他把行善、做好事当作自己的本分,当作一种享受和快乐;把诵经、祈祷当作每天的日课,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停止,在监狱中、在病房里他都从未动摇过对天主的信心;他把敬老爱幼、
他们便称这种念珠作“天主经”念珠,或称为“文盲者的日课经”。中世纪时,这种“天主经”念珠仍很盛行,时至今日从冢墓中有时可发掘出这些遗物。150遍的“天主经”念珠,到后来便成为150遍的“圣母经”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