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世界病人日之际,借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向牧灵工作者、医护人员以及病人提供了行善的中心思想和爱德的模范。
死是今世受苦的结束对善人来说是接受永生的赏报对坏人来说是进入永罚的开始因为有天堂有地狱人生在世相信天主,避恶行善,才算完成天主造人的目的。
因此,你们要藉着自己的言行、比赛和价值观来行善。借着它们播下善种。
我的三爷爷是一位教内人士,一生敬畏天主,他把行善、做好事当作自己的本分,当作一种享受和快乐;把诵经、祈祷当作每天的日课,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停止,在监狱中、在病房里他都从未动摇过对天主的信心;他把敬老爱幼、
不是的,主教和教宗也必须成为门徒,他们若不是门徒,就不行善,就无法做传教士,无法传递信仰。明白吗?你们明白这话吗?这点很重要:我们众人都是门徒和传教士!
凡恒心行善,追求不朽生命者,将得永生。至于那些处于嫉妒,拒绝真理,随从不义的人,天主的义怒降临到他们身上。(罗2:4-8) 人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去的是罪恶,收到的必然是罪恶。
(路1:38)我们这些作为儿女的应效法圣母的榜样,多行善功,勤立善表,做一个有活泼信德的好教友。
依撒意亚先知指明天主的喜好:你们要停止作孽,学习行善,责斥压迫人的人,为孤儿伸冤,为寡妇辩护。先知也表明天主无止境的慈悲,上主对人说:现在你们来,让我们互相辩论。你们的罪虽似朱红,将变成雪一样的洁白。
这是一个关于行善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引我联想:鲍子都被人当作杀人嫌犯时,会是怎么的一种心情?当初定是惊慌的,随后便是坦荡的、从容的。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他这样说:‘不错,我是罪人,但耶稣是上主,我要为祂作证,同时设法天天行善,改邪归正。’另一方面,我们在诵读《福音》时,在宗徒们身上没有看到某种特定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