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一个旨在更新教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事实上,同道偕行的教会是一个不怕敞开大门,走出去与我们这个时代那些生活、奋斗和希望的男男女女相遇的教会;教会在宣讲、教导和分辨前,先要去倾听:倾听每一个人、倾听众信者、冷漠者和非信者的声音
教宗说:“让我们祈求上主摆脱我们自私的冷漠,并走上祂的道路;让我们祈求祂让我们能看见并拥有怜悯之心,这是恩宠。
文件指出,我们在数字世界的道路上与他人相遇时,要么抱持着旁观者的冷漠态度,要么怀着鼓励和友谊之情。
教宗对他有些严厉地说:“你真是培养了一种与人‘无菌冷漠’接触的生活方式、接触方式,就像在治疗室里的人,家人只能隔着一层玻璃往内看。你缺乏愿景。人不能没有愿景生活,你知道吗?
你们不要受到冷漠和个人主义的玷污。」教宗最后提醒众人:「我们不能把基督徒的望德仅仅当做一种美好的感觉而私藏,因为望德注定是要给每一个人的。」(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全球基督徒和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在爱的感召下,用爱来滋润自己的心灵,用爱的行动去温暖别人的心,在冷漠的世界中燃起爱的火花,唱起热爱生命的“爱之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完全是为了爱我们,为了救我们,还感动不了我们冷漠的心吗?主耶稣的苦难集中在圣周,从山园祈祷开始、受鞭打、戴茨冠、背十字架走苦路、直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再没有比他受更大、更惨毒的苦刑的了!
对于一个越来越有活力的社会,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基督徒的耐心与坚定不是冷漠或屈从的代名词,这是知道尊重人类情况的时代和方式的人的美德。」
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修补裂痕,将冷漠转化为款待和建立关系”。教宗最后叮嘱在场人士,要记住,“每个报导的中心、每篇文章的中心,以及每个节目的中心,都有人的存在”。(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希十三15)信函指出,礼仪祈祷“是共融的学校,使人心不再冷漠,缩短弟兄姐妹之间的距离,与耶稣有同样的感受”。这并非某个小组的努力,而是“所有受洗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