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她和我分享:‘不管多苦,不管多累,我们的奉献生活不能离开天主。’来自重庆的陈碧容修女也谈到:袁修女的生活表样堪为我们修道人的师表。
从教父时代起,教会就建议罪人们通过朝圣来补赎和悔改,而这种朝圣通常是单个人徒步甚至赤足远行,在整个朝圣过程中靠沿途乞讨来度日,并要做许多克苦和祈祷,为的就是能借此完全摆脱世俗和诱惑的羁绊,彻底净化身体,
于是他在与院长张克祥神父谈话时含着泪对他说:我现在理解您的苦心了,都是为了我的好,我不该总去看长上的缺点,不该要求太多,更不该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您的想法儿。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
本笃十六世在要理讲授中再度表示,他的引退并非远离十字架,而是在圣伯多禄的围墙内以一种新方式留守在基督的苦架前。他说:我不放弃十字架,而是以一种新方式留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身旁。
你会在信仰内认识痛苦的价值,让你在暂时的世苦中看到永恒的希望。没想到这时的刘冬梅竟然脱口而出,我信,你让神父来给我领洗吧。当时我心中的这份喜悦之情难以言说。我告诉刘冬梅必须先学习教会的道理,她答应了。
是充满鲜花与荆棘的路,当我们踏上这条道路时,这条道路有甜也有苦,有寂寞也有孤独,但我们从来没有回头,只有勇敢地上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是这样的: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家境贫穷,为了交上我们四兄妹的学费,每个暑假父亲都要领着我和二弟找活干,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的活也干。十六岁那年的暑假,有人来收购竹子,我们父子三人便上山砍竹子卖。
致使那些满脑子都是名利和享受的台湾朋友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个疯子偏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