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当我们领受圣体圣血时,必然地,我们渴望聆听天主想对我们说的话,也就是平安的声音。唯有如此,才可以使我们的身心灵与基督的圣体合而为一,使圣经上的文字在我们的生活里活络起来。
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圣体圣事的特定模式,也是弥撒圣祭的核心。在这里,这两位本来失望而准备回到自己原来之地的门徒,和主耶稣有了新的经验,他们重新获得了新希望。
15岁为教堂打面饼,供弥撒中五六百教友领圣体。本堂神父觉得这孩子诚实,常委托他做一些堂里的事。他说:“我从小就对教会有感情,几乎长在教堂。”20岁起在村大队当电工,工作勤奋,认真负责。
教会的教父们,把这些要素视为圣洗圣事和圣体圣事的象征。由于圣神的行动,透过洗礼的水,我们得到了享受圣三亲密之爱的权利。
由于领圣体被认为是开斋(守斋完结),故此圣周五及圣周六,都不举行弥撒。a.人为多种动机守斋(fasting):为贫穷、为灵修、为抗议、为美容的原故。
疗养院几十位病人都领洗了,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去领受主的圣体,看到这一幕,很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他们虽然被家人所抛弃,但他们被教会接纳,得到慰藉与关心。
中午大家都休息时,她就一个人到教堂拜圣体、念玫瑰经。在墨尔本的王珍女士回忆:那些年,午后我每次去看王琳大姐,都是在教堂找到她。她总是在圣体前或圣母像前长时间地默想祈祷。
因这庆节常在每年六月(即在耶稣圣体圣血节后八日的星期五)庆祝,因而将六月献于耶稣圣心,称为耶稣圣心月。自明末清初开教以来,中国教会就已播下敬礼耶稣圣心的种子。
必须重新发现圣体圣事的中心地位。围绕在圣体圣事四周,我们就更容易发现,每个基督徒团体的使命,就是将天主爱的讯息带给所有的人。
除办告解外,泮垟圣殿内人头攒动,千余信众参与了各项活动,如唱圣咏、读圣经、念教理简编、听专题布道、反复默想、拜圣体、念玫瑰经、共祭弥撒、领圣灰、共融圣体等,将一项项活动推向高潮,走向吾主基督,最终共融于天主的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