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上任的最初几篇讲话,他对大公运动的承诺,他在巴里圣体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得到了积极的评论…最近,东正教方面也开始再版当初的拉青格枢机的名著:“基督信仰入门”:基利尔大主教说愿意为这本书写序言。
巴生卫理公会推动速读圣经运动时,超过百位会友在互相鼓励下,皆在一年内将圣经读完了。其中,有许多都是首次读完圣经者。
该议会2005年推行“企业精神商数”运动,先后嘉许7个机构。独立非牟利机构“社会气象台”调查发现,“企业精神商数”的评审准则,国民视之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社会气象台”是联席议会的企业成员。
这位外邦人宗徒的“逾越经历”不是“向内和获取安慰的宗教信仰”,如同今天某些教会运动所呈现的那样,教宗称之为“客厅式的灵修”。相反,正是与主的相遇,在保禄的生命中“点燃了福传的热火”。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公布《临时约法》,规定中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保证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的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
不同点在于,国家政府的重点落在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包括基本的民生、衣、食、住、行、工作、医疗、卫生等。同样重要的是教育的普及、文盲的减少;经济、军事、外交国力的提升和维持国土内外的安全。
对受到冲击的人民来说,司铎、男女修会会士和平信徒志工们成了非常即时且安全的依靠,因为他们与受苦的人日复一日地共同承受磨难、分享必需品和希望。
这现状也出现在今天的福音中,当时的人,尤其是人民领袖,像瞎了眼睛一样,对天主视而不见。 教宗说:这些人,这一小组人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硬,以致无法聆听上主的声音。
教宗提到中东基督信徒和上个世纪初亚美尼亚人民蒙受的痛苦说,这是一段为爱天主而勇敢接受考验的历史。教宗说:如此众多的信众向外移民、遭受迫害和殉道的历史,在全体亚美尼亚人心中留下深刻伤痕。
这位圣座委员会主席接着描述世界各地的移民状况:有人因悲惨生活和迫害而被迫离开祖国,去寻求有人性尊严的生活;超过2万移民为了进入欧盟,试图横跨地中海却断送性命;几个非洲和亚洲国家因战争和迫害猖獗,迫使人民逃去敲澳大利亚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