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否就此结束了一切?唯一的答案就是基督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坎塔拉梅萨神父从这个结论出发解释说,耶稣受难时,在圣神的推动下自我奉献且获得了力量;耶稣在受洗时领受了圣神,临终前又把这恩典奉献出来。
(伯前3:7)是主人:为使你因信德而怀有的慷慨发生功效,使你认清我们所能行的一切善事,都是为基督而行的。(费6)是为叫你永远收下他,不再当一个奴隶,而是超过奴隶,作可爱的弟兄。
基督的爱超越了一切语言的表达。他为爱我们做到了毫无保留,我们为爱他做了什么呢?希望我们能在这爱里不断地停留,不断地感受,一生铭记这份爱,感恩这份爱,活出这份爱。
耶稣宽恕一切,始终宽恕。
教宗首先解释怜悯说,怜悯是情感的触动,是发自心灵、五内的一种感觉,它触及一切。怜悯不同於‘可怜’,只说‘可惜啊,可怜的人!不是的,它们有所不同。怜悯是同情、共苦。
一切为子民,但与子民没有半点关系。这种态度终究还是一种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福传观念。《教会宪章》给这种观念当头一棒,阐明教会是天主的圣洁子民。因此,如果我们愿意感受到教会,我们就必须感受到天主子民。
陈神父希望大家,在服务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天主要有信心,一切为了教会,为了天主的事业,我们要忘却自己,努力向前,就会写出大量的美文,发现身边的新闻素材,期待用你的文章表达对教会文字福传的支持。
这其实是一个生活的问题,有一句圣经金句精辟地表达了这个观点: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四4b)。天主的话赐给了我们生命。
教宗最後勉励道:你们要从不厌倦地寻求那超越一切事物的天主和祂的国,致力於为弟兄姐妹服务,始终秉持朴实友爱的作风。
因此,我们堂区的一切都与这位未来的圣人有关联。再说,圣堂正面也有保禄六世教宗的牧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