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教宗的教务代表克马斯特里枢机,邀请参礼的信众特别为许多误入歧途的青年祈祷。枢机表示,信徒们必须相信,借着祈祷,他们可以引领许多人回到天主那里。
2010年,一批致力于为天主、为教会服务的公教青年和志愿者们产生了组织起来的梦想,今天梦想成真。从为安汶难民服务、援助宗教暴力受害者开始至今,这一团体开展了无数援助难民项目。
他们的爷爷把兄弟俩分别带到6岁、10岁时,就患肠癌去世了,自此兄弟俩就无人看管,由邻居代为照顾,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才知道,那个安静的老头的老伴前几年去世,老人又没子女,几乎很少有人来看望他,但很少听到他的牢骚和抱怨。每天只是一个人在默默地读圣经,看书,与病友聊天,并没有显出孤单与寂寞。
姜楼本堂时云华神父分享个人圣召经历,他的圣召因父亲的一段话而萌生修道念头,并立即给已去世的马学圣主教写信,马主教看后,立即约时间见面。
丈夫四年前去世,而她仍然是赤心不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准时把“信德”及其他教会报刊送到神长教友手中。
原来,他的母亲一年前去世,退休在家的父亲不久又得了半身不遂。神父是独子,自然要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这个堂口离家近,照顾父亲比较容易,这就是神父选择这里的原因。
而今,圣人去世已经接近100年,他的信仰魅力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689年,毕嘉神父在扬州患病去世,葬于扬州西门外教友墓地,1706年由教友立墓碑。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南巡,在扬州召见来自各省传教士22名,盛情款待,然后发给传教执照。
就在他去世前的两个月,老人因病动了大手术,刚出院就执意回了家。带着术后虚弱的身体,每天仍然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地挖土豆,再把土豆背回土屋屯好。每当下山参与弥撒时,总会往教堂背些柴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