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孩子不进堂不祈祷,做父母的就以爱主的名义,去训斥他、生他的气,甚至对他说苦毒诅咒的话。
教宗的要理讲授以«信经»我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这句经文为默想主题,谈了圣神在教会和每位基督信徒生命中的重要性。
相反,为爱付出生命的人从不感到孤独,他始终生活在团体和家庭的氛围内。教宗还提醒说,那些把自己的良心隔离在自私中的人们,最终会丧失良心。比如金钱崇拜者犹达斯就落得这样的下场。
教宗也谈到生态的问题,特别谈到它和人類生態學的关系。此外,教宗提到了非宗教性变为反宗教的世俗主义和世俗化的问题。最后,教宗谈到世界主教会议的功能,以及它与伯多禄继承人的关系。
必须生活在成为天主的子民,即教会的这一美景中。
教宗继续说:利益的文化使我们只顾自己,使我们对他人的呼求无动于衷,使我们生活在肥皂泡中。这肥皂泡看似美丽,却一无是处,只是空洞、暂时的幻觉,它使我们对他人冷漠,甚至引发冷漠全球化。
家到墓地之路由众乡亲们陪送,再亲再近的人也只能送止此地;坟墓至天堂的路,是主基督用生命为我们开辟的,主爱的人,主定会来迎接的。祈祷声中,天人应和于忠诚的挚爱里!
同样,历史中的教会也持续不断地生活在考验和挑战中。但是,我们绝不是单枪匹马地应付这场搏斗。教宗说:基督和教会的母亲常同我们在一起,与我们同行。
教宗然后问道:哪些不安感促使我们让圣奥斯定始终活在我们生命中呢?他请信徒从三方面来思考圣奥斯定一生所凸显的不安:追求灵性的不安、会晤天主的不安和爱的不安。
教宗然后特别谈到司铎,他说若一位司铎怀着望德而非乐观主义走完其一生,那么这位司铎是忠于耶稣基督的,而天主的子民需要我们这些司铎提供望德的标记,需要我们活出对耶稣的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