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允于今年初出席罗马一青年论坛,学习如何回应爱的召叫,促使她思考公教夫妇如何通过婚配圣事坚守信仰承诺,以及婚配圣事中所衍生的爱。
(谷16:16)“信仰是出于报道,报道是出于基督的命令。”(罗10:17)“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9:16)这个祸不是身体或金钱上的祸,是你不接受主的命令,是远离天主的祸。
1954年至1970年期间,15位司铎和平信徒传教士“为基督信仰”致命。他们中,包括了五位老挝籍殉道者。相关文件已经呈递给圣座封圣部,适时正式宣布列品。
我老伴1986年开始一个人信仰天主时,在我们这洞庭湖畔,真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儿。
这位天主教徒为“能够以公开行动让外界加深认识基督信仰”而高兴,因此在去年十月宣布此项活动时已率先报名参与。参与火炬传送行动者不限年龄,年纪最小者是八岁的黄梓柔。
而1644年十月初一,年仅六岁的顺治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与效天大典时,汤若望所制订的历书已经颁行天下。
为了解决教师的缺乏,马以六十六岁的高龄,自任法文等教授。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为避战火,马又带着师生避居无锡。
感谢天主的恩宠,在我还没有在母腹内形成以前,他已认识了我,在我还没有出离母胎以前,他已选定了我作他的仆人。天主对每个人的爱就像这大海如此之宽广辽阔。
耶稣当年已预言,将有许多外邦人进入天国,因此对那位尚是外邦人的百夫长,对他如此有信心,竟有感地说:“我给你们说:将来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同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里一起坐席。”
无论大学生们的信仰诱因如何,他们在信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特征还是有别于普通信众,尤其不同于以短期功利性目标为主要信仰动力的农村信徒。大学生基督徒们对于信仰目的及意义的回应与之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