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好音乐艰苦求学1981年陈永光出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药王洞乡茨林村二组。祖祖辈辈都是教友,信仰坚定、事主虔诚。父亲爱好音乐,曾是本村堂口乐队的队长,而且义务服务附近堂口。
马丁内斯继续领导着野外旅行的活动,他描述了一次特别的旅行,那时他曾带着二十个孩子从沃茨(Watts)到加州东部的雪乐山(EasternSierra)旅行。
接着去参观珍宝馆,在十字架的右手边,里面装有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带回的宝贝,包括一个据说是耶稣戴的茨冠上的一枚荆棘。穿过前厅右面尽头的一个楼梯,可以通往二楼的圣马尔谷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镀金铜马真品。
他用非凡的传教热忱和无穷的活力,如同他的圣名圣方济各·沙勿略一样,在多年的牧灵福传生涯中,在他走过的每一方土壤上,将基督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智者找来一根木棍,在退潮后的沙滩上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海滩上,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记耳光。朋友看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刻在石头上呢?
几百名教友从十几里外的黄河里挖沙运沙,从砖厂里搬砖运瓦,妇女们在厨房做饭,派出三两人一组的教友赶着毛驴车向村里村外的乡亲们求助粮食等……教友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
为了这个梦,圣方济各·沙勿略、利玛窦神父等先驱们漂洋过海,将尸骨葬在中华大地上!为了这个梦,中华诸圣用鲜血为主作证!为了让这个梦成为现实,需要每位基督徒一起努力、共同奋力拼搏!
如今小德兰这朵小花和为传教事业捐躯的方济各·沙勿略双双站在世界各个教区或教堂的前沿,向世人显示着天主的大爱。
(沙百里:《中国基督徒史》)1254年7月罗伯鲁奉命返回,他的同伴若望修士因畏惧道路艰险而留在中国,罗伯鲁只身一人西归。1255年到达巴勒斯坦,之后他隐退到希腊的阿索斯山隐修,直到1293年仍然健在。
2001年,在沙区圣母圣心堂举办“英语圣经班”,你给约30名教友子弟边讲圣经边讲英语。你翻译了圣诞故事、圣经故事、德肋撒嬷嬷等,编写了英语圣经词源,对传扬圣教事业做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