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KinSheungChiarettoYan)先生为中国天主教学者,以中国人的眼光回顾中国与普世教会关系的演进,提出如何解读今日在中国天主教会的情况。
日积月累的日子看似简单重复,但如滚雪球般无形中积累了很多很多对天主普世救恩的认识,机缘成熟的一天,契合的一句话就会点醒大梦中人,自然能体会到人生不过黄粱美梦一场。
圣言降临於世,被人听到,但所听到的不是人的话,而是天主的话,天主子的话。如此一来,天主就以第一人称说话,不再是上主这样说!而是我告诉你们!
另一个问题自然关系到青年,他们是本次世青节的主角。教宗在会晤青年时,能够使用青年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教宗是如何做到的呢?教宗答道:我喜欢与年轻人交谈。我喜欢听年轻人倾诉。
那将是一场精神的飨宴、慈悲的盛会,凝聚普世万民,不分信仰和文化。圣座介绍封圣大典的记者会座无虚席,许多记者视之为慈悲禧年的高潮活动。
和平是一项普世性的责任’(1986年10月27日在亚西西的讲话)。我们承担这项责任,今天再次表明我们的意愿在於共同做和平的缔造者。这是天主所期许及人类所渴望的和平。
在这层意义上,对罗马圣部的调整是为适应当今时代的情况及普世教会的需要,符合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精神。此外,第七个准则淡泊节制也应是圣座改革必备的。教宗解释说:从这个愿景看,圣座的简化和精简是必要的。
关闭圣门只是表明引起慈悲重视的启动仪式告一段落,而所开启的慈悲精神必须一如既往地延伸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及灵性生命的深处,不断地让教会不同凡响、异于俗世的仁爱、慈善、宽恕、怜悯、救助等美德芳行,闪亮放热,发扬光大
教宗接着提及他在克拉科夫世青节与青年的互动。他当时询问青年:「事物能否有所改变?」青年同声高呼:「能!」
是天主的爱,天主的慈悲的使过去的逾越节演变成今天的复活节,不同的是犹太人过逾越节是纪念梅瑟带领以民过谷,摆脱法郎的压迫和剥削,而今天的复活节是耶稣基督的死带领我们摆脱死亡和罪恶的枷锁,逾越节羔羊是除免世罪羔羊的一个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