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一词源于拉丁文“派遣”(Mittere)。主耶稣说:“我来是为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
1.导言 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一个从西方学术界传过来的概念,其词根来源于拉丁文saecularum,意指具有一定跨度的时间段。
易洪光是邛崃宝林乡人,12岁那年送到教会学校读书,先后在彭州白鹿乡天主教报领堂上书院、中书院读书,除了读经文外,还学拉丁文、法语。27岁毕业后实习一年,就派到邓池沟天主教堂当神甫。
每当听到人们叫“神父”,就想到“神父”一词的原义,拉丁文(Sacerdos)指的是神职人员的圣职身份,亦即属神的人。这是多么亲切地称呼,显示着伟大而又神圣的使命。
这句话,我们在礼仪中用的拉丁文翻译则不同:是平安归于善心的人。近几十年来,善心的人这个表达方式进入了教会的字典中,受到特别的重视。那么,哪一个翻译是正确的呢?
如果我们学习聆听天主圣言以及服从它,这将会是有效的并产生效果,在天主教教义解释说:在信德中服从(服从,拉丁文ob-audir意指听从)是自由地顺从所听到的圣言,因为它的真理是由天主所保证,而天主就是真理本身
当两年后回到济南时,拉丁文的应用读、写、说,用主教自己说,那真是呱呱的。因此,主教在1944年12月8日晋升铎品后,又被派遣到北京辅仁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
当时师资匮乏,教区主教张化良邀请李贵林教授教理和拉丁文(当时的他虽已年过60岁,但仍坚守在教师岗位)。
这一次唱拉丁文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虽然用了10个排练日,这在我们日常训练中也算是很充分的准备了。” 选择《安魂曲》跟本笃十六世的个人偏好息息相关。
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的《中国新图志》,1655年初版为拉丁文,1663年再版,1669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西班牙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