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圣座文化委员会主席拉瓦西枢机主教发起的外邦人的庭院这项创新活动于昨天3月24日下午在巴黎开启。这是一项与无信仰者对话的计划,灵感来自教宗本笃十六世。
吉隆坡(信仰通讯社)—教宗方济各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马来语正式出版。马来语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绝大部分民众采用的本地语。
在堂区实习的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灰暗,总以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我做不了什么事情,但偶尔读到的一则故事却改变了我的心境,并使我很坚定地点燃自己的蜡烛。故事很简单。
教宗说,“耶稣容光焕发、祂的衣服发光,是预示复活的图像,给与那些恐惧的人光明,希望的光明,穿越黑暗的光明:死亡不是一切的最终结局,因为死亡将开启复活的喜乐”。
于是,我们总在想:耶稣既为天主子,受天父的派遣,建立地上的神国,那么在三年的传教生涯中,理应有他的传教宣言。通过通读和研究圣经新约的四部福音,我们终于在若望福音中找到了“耶稣宣言的大纲”。
为响应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2003年颁发的《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的号召,教区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尤其应在弥撒礼仪及在弥撒外的圣体敬礼,培养对基督真实临在的活泼意识,见证基督的真实临在。
由于这次疫情严重,教堂不得不关闭,神父只能在微信群里号召大家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神父刚调来不久,与多数教友不熟悉,登记起来比较费事,午夜1点多了神父还在工作,要把当天的捐款数目发到群里公布,神父的认真执着令教友们深受感动
神圣之日,步入神圣之所,来到那神圣的自有者面前,来到那说“有光”,便有了光者面前,来到祂最真实临在的圣体面前,投入祂最热烈的拥抱之中。
很多教外朋友就是受到教会音乐的吸引走进了教堂,了解了教会,最后成为了天主的儿女。陈永光老师就是以教授教会传统音乐使很多的教外朋友认识教会的一位引路人。
但同时,天主的圣言不只是一种教义体系,一个仅供沉思默想的对象,一种高深的学问,一种神秘的哲学,更应该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如果不是这样,基督徒的信德,就会变成死的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