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热切期待着2025年禧年的开始,它的主题是“希望的朝圣者”,因为“望德不叫人蒙羞”(罗马书5:5)教会是“天主的子民”,包含了教会内每一个人,这也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的主题。
其分析立足于大公教会的传承训导和梵二文献等文件基础之上,值得关注和重视。请大家以祈祷与教宗方济各推动的对话修和努力而同行。前言 天主教会是由耶稣基督所创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由于看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堕落、蜕变和马克思主义的无效性,有人试图搬出儒家思想,希望向传统要资源,以此代替昔日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今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支柱。
传福音的使命,就是将天主子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带给人,将人带回天主台前,在基督徒的教会团体内开始圣事性的生活。“圣事性的生活”,就是每天和主耶稣一起,在圣神内光荣天主圣父,传递天主的圣爱。
2016年4月16日,与东正教宗主教巴塞洛缪和雅典大主教耶罗尼莫斯访问莱斯博斯岛(希腊),强调牧灵关怀难民的普世性。伊罗尼莫斯大主教在演讲中谴责了欧洲难民潮所体现的“人类破产”。
普遍来说,中国士大夫很看重耶稣的人格,可忘记了他的天主性和其救赎的功效。
在北方的天主教报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公报》和《益世报》,《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6月17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即:在宇宙万物之中,唯有人类最为尊贵,而做为人,他最高的品行便是孝道,没有任何其它可以逾越它。
在更具有教会性的视野中,不宜谈竞争或理由,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信仰内的兄弟姐妹,所有人都在同一的教会大家庭里;在三十年里圣座努力为此而奋斗,以推动两个团体互相和好,并恢复及振作基督徒和公教徒自己的身份,通过一个共同的途径更充分地实现所意味的
这是一种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合宜的祈祷,也是在喧嚣的职务与世俗来往中维持超性精神的最好方法。可是要使默想有益于灵魂,宜于前夕准备,并在一日之始举行,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延宕时间,往往随便荒废默想。